SERVICE PHONE
159-11761491发布时间:2025-11-12 00:23:32 点击量:
对于加速出海进程的广东省新能源车企而言,境外展会是其开拓市场、推广品牌、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但也是同行、竞品大量聚集的场所。近年来,涉及境外展会知识产权的纠纷日渐增多,部分新能源车企在展示产品的过程中,存在商标、专利(含外观)版权等知识产权侵权隐患。一旦在境外展会期间发生侵权而未能妥善处理,不但自身正当权利得不到快速维护,还会蒙受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广东省新能源车企的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旨在提供关于广东省新能源车企在境外参展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警示,并就参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提出实用建议。
展会具有创新性、集中性、技术性等特点,参展车企在展会期间的各展板、展品、相关宣传资料等均有可能涉及知识产权纠纷。
境外展会专利侵权纠纷,通常围绕展品落入他人有效专利(多为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保护范围而展开,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典型情形:
展品本身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例如在展台演示、试用过程中落入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以广告、样本、官网链接、展会登记册等方式作出“许诺销售”,尤其针对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常被权利方当场取证并立即申请临时禁令;
在展会举办国境外发布针对该国已注册专利产品的广告,若该广告明确指向举办国消费者,则可能被认定为‘offering’或‘targeting’,从而落入专利禁止范围。
宣传册、海报、视频、幻灯片中突出使用整车厂的注册商标(如把奔驰星标、保时捷盾牌做背景);
中国商标未在展出国注册,被当地代理商/职业抢注人反向“维权”,若中方能证明在对方申请日前已在该国持续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可依据《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二或当地先使用例外提出撤销/无效抗辩;
整车厂把零部件商标贴进电子控制单元(ECU)软件启动画面或车载屏幕开机画面,展商以为“零件无标”即安全,仍被认定为“使用”商标;
展台发放带车标的小公仔、钥匙扣、VR眼镜,或把商标做成抽奖转盘、拍照背景板,构成“商品化使用”,可能落入商标权范围。
参展商可能会展示其最新的汽车技术和商业秘密。如果其他参展商或观众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使用这些商业秘密,就可能引发商业秘密保护纠纷,此外若展商自身在展台、论坛、媒体采访中过度披露技术信息,导致秘密性丧失,后续即使被抄袭也无法主张商业秘密保护;这类纠纷通常涉及参展商的商业利益和技术秘密的保护。
参展商之间可能会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仿冒他人产品、虚假宣传等;这些行为不仅可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还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从而引发不正当竞争纠纷。
直接后果:参展企业一旦被举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其展品将有可能被扣押、查封、颁发临时禁令或追诉等;同时,企业将无法正常进行产品展示、商贸洽谈等活动;此外,侵权情况严重时,企业参展负责人可能会被当地警方抓捕。
间接后果:企业在展会中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不仅导致参展受挫,而且还可能极大地损害企业的国际形象,影响其市场营销;此外,展后还可能陷入诉讼纠纷的泥潭使得企业损失惨重。
选择性披露:展示内容应聚焦品牌形象、已上市产品及公开技术方案,要确保只展示非敏感信息。对于核心技术或尚未公开的产品细节应该谨慎处理,避免详细的技术参数或设计图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限制访问:对于某些特别敏感的信息(如创新技术解析、未上市车型参数、内部结构设计等),可以设置访问权限、预约制专业洽谈或定向闭门会议等方式,仅向特定的、经过验证的观众展示,最大限度控制知悉范围,降低侵权争议与抄袭风险。
强化人员保密培训:所有参与展会策划、现场演示及对外沟通的人员,应提前接受知识产权与保密合规培训,明确信息披露的边界与话术规范,避免在交流中无意透露敏感信息,从源头杜绝泄密隐患。
确保所有携带的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都有强密码保护,并开启屏幕锁屏功能。可以使用生物识别(如指纹、面部识别)等多重验证方式,有效防止设备被非授权使用。
涉及核心技术、客户信息、未公开产品资料等重要数据,应该使用加密技术存储,防止数据在丢失或被盗的情况下被非法读取。
在展位周围设立适当的物理屏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展区工作人员的设备;同时所有设备应尽量保持随身携带或交由专人看管,不离开视线范围。
参展前对关键数据进行完整备份,可混合使用云端与离线存储,并制定数据恢复计划,确保在设备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业务运作。
明确展品知识产权状态:严禁携带任何涉嫌侵权的产品参展,包括来路不明、授权状态模糊或模仿第三方设计的物品。对所有计划展出的产品、包装及宣传品,务必提前进行知识产权审核,确保权属清晰。
仔细核查各类参展物料:除主要展品外,也需严格检查展台搭建材料、装饰附件、宣传册、视频及赠品等所有相关物料,避免使用未获授权或存在争议的内容,防止因小配件引发侵权纠纷。
建立内部审核与承诺机制:要求参展团队对所有携带物品进行来源承诺与交叉审核,尤其对委托第三方设计或生产的展具,应提前取得知识产权证明,杜绝潜在侵权风险。
一般来说,需要携带的主要是参展商的主体资格证明和参展商对于参展展品、宣传物料、演示技术等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利证明;对于无权利证书或授权书的知识产权项目,应准备能证明己方享有优先权利的证据,如商标的设计、推广、使用材料、专利研发材料、著作权形成材料等。
现场人员应清楚区分可公开信息与保密内容,不轻易展示知识产权信息不明确的产品;面对涉及核心技术、未公开设计或关键参数的提问,应谨慎回应,避免过度解释;现场展示人员应把握讲解尺度和范围,不宜过于细致介绍与展出产品技术和功能相关的内容,也不能轻易在现场拆卸产品;对于重要的会议或交谈,可以做笔记记录,有助于跟踪信息的流向,也有助于统一对外口径。
参展中如遇搜查、扣押等强制措施应及时反馈到境外展会法律顾问,在其指导下积极应对。切忌以不合理的手段(如隐藏、转移涉争议物品或拒绝配合执法等)对抗展会所在地的司法机关和执法机构,这些行为除会影响企业声誉外,还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以及高额处罚,使得企业损失进一步扩大而得不偿失。
及时反馈:一旦在参展过程中被指控存在侵权行为,第一时间反馈到新能源车企自身内部的“参展知识产权风险应答群”,汇报指控方身份、指控产品、言语内容及相关证据,由车企IP部门和法律部门评估情况,并协调下一步行动计划;同时,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持续与团队沟通,避免擅自回应或处理,确保信息更新及时,行动一致。
谨慎回答:面对质问保持沉稳,可使用“此事将由我司知识产权部门、法律部门与贵方进行对接”等方式延缓直接回应,不承认、不否认、不推测,不超出职权范围作答,简短回答,如可以,仅回答“是”或“不是”。
记录一切:记录指控发生的时间、地点、指控方的身份信息、公司信息、指控的具体内容等;同时,对指控方的展台、宣传资料、产品样本等进行拍照或录像以保留现场证据,并尽量争取对方提供书面的侵权指控函或相关证明材料。
维护品牌形象:在处理侵权指控的过程中,注意维护新能源车企的品牌形象,保持专业态度,不与对方发生冲突,避免负面信息的扩散;同时,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保持透明沟通,解释公司正在积极应对指控,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利益,维护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合作信心与车企的品牌声誉。
及时反馈:一旦在展会现场发现疑似侵权行为(如对方展位号、公司名称、侵权对象、形式、联系信息等),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内部的“参展知识产权风险应答群”,由车企IP部门和法律部门评估情况,并协调下一步行动计划;同时,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不擅自交涉或抗议,持续与团队沟通,确保信息更新及时,行动一致。
记录侵权证据:在参展中如发现自身产品涉嫌被侵权,可以在合规前提下,通过拍摄侵权展品、宣传册、现场演示,索取产品宣传册,委派人员以观众身份询问技术参数并录音记录,在展位购买涉嫌侵权样品(保留票据)等方式先行固定侵权线索。
配合行动:在车企IP部门和法律部门指导下,配合开展后续维权行动,如向展会知识产权投诉站递交材料、申请临时禁令等,确保整体策略统一、行为合法。
(支持单位: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联盟、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